在日前揭晓的安徽省第四届群星奖评选中,广德市凭借卓越的文艺创作实力脱颖而出。美术作品《粉墨春秋》、相声《咱们村的事儿》荣获入围奖,广场舞《竹尖上的非遗》斩获群星奖。多项荣誉的背后,是广德市深耕文艺创作领域,以精品力作赋能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扎根农村,文艺创作助力乡村振兴
广德始终将乡村作为文艺创作的“富矿”。相声《咱们村的事儿》取材乡村振兴一线,创作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与村民同吃同住,挖掘乡村产业发展、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鲜活故事。用诙谐幽默的语言、接地气的表演形式,展现乡村在新时代的蜕变与发展,广德民歌打击乐《太阳一出山岗子黄》则以极具地域特色的方式,奏响乡村振兴的乐章。表演突破传统音乐形式,以农耕用具作为打击乐器,如水车、犁、锄等,配合朗朗上口的民歌曲调,生动描绘出百姓生活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。该作品不仅在各类文艺演出中惊艳亮相,还成为2024年全国夏季“村晚”示范展示活动的开场节目,向全国观众展现广德乡村的活力与魅力,深受人民群众喜爱。以文艺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,让广大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乡村新貌。
相声《咱们村的事儿》
传承非遗,创新表达守护文化根脉
广德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,广场舞《竹尖上的非遗》正是这一理念的杰出成果。作品深度融合省级非遗项目唐氏竹编技艺、广德民歌等非遗元素,通过舞蹈编排、音乐创作等艺术加工,将静态的非遗技艺转化为动态的艺术表达。舞者以灵动的舞姿模拟竹尖摇曳,配合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,让非遗文化“活”起来、“潮”起来。省级非遗西坞马灯承载着广德的历史记忆与民俗风情,舞台剧《西坞马灯》以此为蓝本,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与精彩绝伦的舞台呈现,讲述西坞马灯从历史深处走来,历经传承与创新的前世今生。演员们身着绚丽的马灯服饰,在光影变幻中演绎古老民俗的魅力,让观众沉浸式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内涵,也让西坞马灯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。既传承了珍贵的文化遗产,又让年轻一代感受到非遗魅力。
农耕打击乐《太阳一出山岗子黄》
广场舞《舌尖上的非遗》
搭建平台,人才培养激发创作活力
为保障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,广德市积极搭建人才培育平台。一方面,定期组织创作培训班,邀请省内外知名艺术家、专家学者开展讲座、工作坊,围绕创作理念、艺术技巧等进行系统培训;另一方面,建立“老带新”人才培养机制,鼓励资深文艺骨干与青年创作者结对,在实践中传授经验。同时,设立创作奖励基金,对优秀原创作品给予表彰与奖励,激发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,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、创作力旺盛的文艺人才队伍。
深入生活,采风实践汲取创作灵感
广德市坚持“从人民中来,到人民中去”的创作理念,组织文艺工作者常态化开展基层采风活动。无论是热闹的乡村集市,还是静谧的非遗工坊,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。通过与群众的深度交流,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,将真实情感与生活素材融入作品。美术作品《粉墨春秋》便是创作者在观看传统戏曲演出时,被演员精湛的表演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触动,进而以画笔定格戏曲魅力,让传统文化在艺术创作中焕发新生。
美术作品《粉墨春秋》
此次在安徽省第四届群星奖中的优异表现,是广德市长期深耕文艺创作的缩影。未来,该市将继续以精品创作为核心,以文化惠民为宗旨,推动文艺创作再攀高峰,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、推动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更大贡献。(廖志洲)